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来源:鹅电竞直播 发布时间:2023-12-17 07:41:58
详情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清华大学,努力贯彻党的“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才兼备、体魄健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己任,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多科性工业大学人才培养之路,在逐步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同时,重视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鼓励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1952年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由一所综合性大学调整成为一所拥有8个系、22个专业的多科性工业大学,承担起为国家培养工业建设人才的重任。因为刚刚经历了社会制度、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以及学科建制、师资调整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变革,探索多科性工业大学人才培养之路,尽早、尽快地为国家培养出高质量的工业建设人才,就成为清华大学面临的首要任务。
1952年11月,蒋南翔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受命之后,他并没有立即赴任,而是带领一队干部到东北的鞍山、抚顺、哈尔滨、沈阳、大连等地考察,参观工厂,与技术人员、清华毕业生座谈,了解国家建设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清华毕业生林宗棠在工作岗位上的出色表现,给蒋南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对清华要培养业务能力好、组织能力强、政治上表现好的毕业生有了基本的认识。
1953年3月,蒋南翔向上级部门提出提高招生质量、将清华大学的学制率先改为五年制、尽量少招专科学生,以便清华能够集中力量办好本科等建议。经中央文委和高教部批准后,清华从1952~1953学年度起停招专科生,本科学制改为5年(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学制为6年)。
1958年,在贯彻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过程中,清华大学在“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进行校内外“三结合”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理论教学方面,力求联系实际,吸收生产、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地丰富和提高理论水平,并使各个教学环节(如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与生产、科学研究直接相结合。在生产劳动方面,除了参加一定的公益劳动外,还尽量注意结合专业学习的要求,加强生产实习的锻炼。按照“循序渐进,全面培养”的原则,统一安排,从低年级的金工实习到高年级的科学研究,从单一工种到多种工种,从勘测设计到施工组织管理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中得到工程师所必备的全面训练。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产和科学研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又照顾到全面培育学生的教学要求,三者有机地密切结合起来。1958年全校1400余名毕业生有70%的毕业设计是结合生产任务进行的,其中228项被校外有关部门鉴定为优秀设计、141项为有创造性成果。其中,水利系各专业和电机系发电专业的应届毕业班学生约200人,在教师指导下深入工程实际,完成了密云水库等10多个水利工程的设计。
正是由于清华大学很看重对学生们进行系统、严格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相关知识的训练与指导,学生们在校期间就打下了良好的业务基础,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就能够独当一面,成为各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
清华大学在逐步的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还格外的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除了通过正规的政治理论课作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教育外,还结合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组织制度等环节进行教育。
每年在新生入学后,清华都要进行明确学习目的教育。通过请校长、老师和产业部门负责同志作报告、举行座谈会、举办展览会、组织参观等多种方式,向新生们介绍本专业的内容,向他们进行热爱专业的教育,使他们清楚自己所学专业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从而使他们可以把学习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联系起来,激发为祖国而学习的爱国主义精神。多年过去了,许多已经成才的毕业生们都还清楚地记得当年蒋南翔校长在迎新大会上与他们谈人生、谈理想的情景。蒋南翔对同学们在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都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他耐心地告诉同学们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要重视外语学习,要学好基础课、做好基本技能的训练,要通过生产实习、生产劳动,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综合训练来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解决政治方向的问题,要有集体主义精神,要重视体育锻炼等等。
政治辅导员制度在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1953年,为了紧密结合教学开展工作、解决学生干部不足的具体困难,清华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立了政治辅导员制度。学校从高年级学生中挑选出一些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的优秀学生党员,一边从事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一边继续完成自己的专业学习;实行半脱产制,在校学习年限延长一年。他们一边学习业务知识、一边做政治工作,同时“两个肩膀挑担子”。此后,学校每年都从高年级学生党员中选拔一批新辅导员,补充学生干部队伍。后来也有一部分辅导员由青年教师或研究生中的党员担任。由于政治辅导员多数是在学生中抽调的,他们既是政治工作干部,又是学生,和同学们朝夕相处,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同学们在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遇到的很多问题,能够深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同时,这些辅导员在从事政治思想工作期间,自己也受到了锻炼,发展也更全面。
此外,1954年秋季设立的班主任制度在通过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指导学生学习,进行有关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思想的教育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清华自建校以来素有重视学生身体健康、重视体育锻炼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在继承老清华这一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新清华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
1953年,为与教学计划相配合,清华制订了健康工作规划,提出体育的基本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体魄强健的干部,使全校工作人员有健康的身体从事工作和劳动”,将师生的健康与锻炼同爱国奉献紧密联系起来。为此,清华专门成立了保健委员会,督促全校师生开展身体锻炼。1957年,蒋南翔校长提出“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极大地推动了全校体育运动的开展。
在开展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校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确定了“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广泛深入地开展体育运动”的方针。为了更好的提高体育水平,1954年,学校组织了8个体育代表队,每队都配有体育教师担任指导。到1959年,体育代表队已增加到38个,代表队总人数达450多人。在校体育代表队的带动下,各系也都成立了各种体育锻炼组织,一直延续至今。从1954年到1965年,清华各体育代表队共培养出国家级运动健将11人,一级运动员20余名。在1959年至1966年间举办的6届北京市高校运动会上,清华连续取得6次男子团体第一名、5次女子团体第一名的骄人成绩。
清华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生课外文娱活动委员会(后改称学生群众文化活动委员会)进行指导,并在学习负担一度过重的情况下专门作出规定,以保证课外活动的时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清华的文艺社团发展迅速,非常活跃,到1960年,学生文艺社团已具有相当规模,拥有13个队(军乐、民乐、弦乐、合唱、舞蹈、话剧、钢琴、口琴、手风琴、京剧、曲艺、地方戏、舞台美术队)和1个文艺社,近1400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对于提高同学们的文化修养,发展他们社会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