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热门江淮撷珍

来源:鹅电竞直播    发布时间:2024-03-18 00:44:22

详情


  “器以载道”是中国民间传统文明对造物的寻求。古人运用巧思善工,因材施艺,并将思维境界、文明理念融入器物制造中,到达实用性与审美性的调和一致。

  安徽襟江带淮,自古人文兴盛、经济繁荣,文物资源丰富,收藏古代工艺品品种十分之多。它们或璀璨夺目、千文万华,或古拙严肃、温润高雅,历经年月洗礼,仍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荣。为此,咱们穿越千年历史长河,撷取收藏文物珍品,于方寸之地,再现其精妙至美。希冀观者在赏识文物共同造型、华美纹饰、艳丽颜色的一起,领会其所承载的文明内在、年代风格和审美情味,一窥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精深技艺,感触中华文明的经典与传承。

  此玉琮外方内圆,上大下小,自上而下分15节,每节以四角为中轴,在相邻双面对称刻犬牙交错的三道凸横棱,应为简化的神面纹,具有良渚文明晚期玉琮的典型特征。良渚文明是以环太湖流域为首要散布规模的新石器文明类型,距今约5300—4300年。良渚玉琮整体开展的新趋势是由矮到高,由单节到多节;良渚玉琮上常见的神面图画越来越趋于简化,至良渚文明晚期,多仅存两个表明眼睛的圆圈和表明嘴巴的凸横棱,有的仅存凸横棱。

  一、玉琮外方内圆,包含古人天圆地方的思维,是交流六合、祭祀神明的礼仪用器。

  出土于休宁县朱晞颜配偶合葬墓,仿商周时期青铜卣造型,出土时盖已缺失。体呈扁圆形,矮圈足,颈部两边饰对称的俯首方形龙耳。卣,原是商周时期祭祀用的青铜酒器。此件玉卣造型上虽仿青铜礼器,但已不具有礼器性质,而是供文人士大夫日常把玩的佩饰或摆设品,更具世俗化、装修性倾向。

  宋朝统治者倡议康复礼制,厚古之风盛行;一些官宦学者热衷于古代文物的收集和研讨,金石学发生并开展起来。在厚古崇古的思维环境下,玉器制造也鼓起仿古之风。宋代仿古玉器虽造型仿古,但结构、纹饰和雕法上并不彻底照搬照抄,而是融入了宋代工匠的审美意趣。

  铜鎏金原料,小熊俯首张口,两耳竖起,憨态可掬。席镇,用于压席子边角,魏晋曾经,人们皆席地而坐,即坐在铺于地上的草席之上,为防止落座动身时使席子移位或折卷席角,特作席于草席四角。席镇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什物遗存,至西汉时期,镇的运用及制造都到达鼎盛,原料造型多样,有虎、豹、羊及人物等造型,工艺上有铜鎏金、嵌贝、错金银等,制造精巧,生动精巧。隋唐今后,跟着坐具和服饰的改变,席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这件黄金饰品细巧精美,应作为配饰所用。系选用掐丝、炸珠法等古代传统金工工艺,以极细的金丝和金珠作装修。中部以金丝制成篆书“宜后代”三字,是常用的吉语。掐丝:将金银细丝曲屈转机,构成所需纹样,并粘焊在器物外表。炸珠:将黄金溶液滴入温水中,凝聚成大小不等的金珠,将其焊接在金银器物上作装修,如联珠纹、鱼子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