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特别策划|安徽青年用汗水助非洲人民“连线”世界

来源:鹅电竞直播    发布时间:2024-07-18 23:41:35

详情


  近些年来,大量中国建设者远赴海外,夜以继日埋头苦干,为 “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其中就有安徽青年马伏强的身影。10多年时间里,他的足迹印刻在多个非洲国家的广袤国土和异域山川之上。

  马伏强来自中徽建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隶属于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CCS),系CCS旗下一家专业级支撑服务各大通信运营商、企业客户、政府机构及社会公众客户的上市企业,作为新一代综合智慧总包服务商,长期致力于服务通信、信息化、电力、新基建(5G、数据中心)等业务,提供多行业的智能产品及服务。

  2008年马伏强前往埃塞俄比亚参与通信基础工程建设,“路很不好走。”这是马伏强至今还记得的场景,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下了飞机后,到项目部所在地只有数百里的路程,但是他们开车整整开了三天才抵达。

  在埃塞尔比亚呆了将近一年,马伏强才慢慢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和饮食,“不缺肉,不过蔬菜品种很少。”马伏强回忆说,基本上只能买到土豆、洋葱、西红柿等少数几种蔬菜,而且也没什么娱乐活动。

  虽然条件艰苦,不过建设仍旧如火如荼地进行。马伏强刚到的时候,哪怕是有手机却没信号,想要打电话回家得走很远的路,在一个类似电话局的地方,插电话卡打模拟电话。而当他离开的时候,经过他和同事们的辛勤建设,当地通信网络逐步完善,“只要有手机,想打电话的时候就可以随时随地打电话了。”

  从埃塞尔比亚离开后,马伏强和同事们先后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刚果(布)、安哥拉、几内亚、布基纳法索和加纳,主要参与当地通信基础工程建设,“在国内打电话、上网冲浪都是很普通的事,很难想象在非洲有些地方,这些事对当地人来说可能都是‘奢望’。”

  因此在进行建设的时候,马伏强和同事们受到了当地居民的大力欢迎,他也多次被当地居民的淳朴和热心而感动,“在几内亚一个村子建设基站的时候,当地没有路,我们的塔材距离基坑还有一公里左右的距离,一时搬不过去。”马伏强说,得知这一情况后,村子里的人自发前来,合力将百公斤的塔材搬了过去,这才保障基站顺利完工。

  “很多地方建设完成后,居民看可以上网可以打电话了,都很谢谢我们,要杀羊请我们吃饭,很是隆重。”马伏强说,也正是看到自己的工作为居民带来了便利,他和同事们就时常会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也有成就感,并坚定了继续在非洲奉献的念头。

  此外在建设过程中,马伏强和同事们还会帮助当地培养更多的适应现代工程建设的技术工人,把更好的技术、更好的理念带给他们,让他们可以操作更先进的设备,以最新的技术来去建设自己的家园。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马伏强看到慢慢的变多的中方公司参与到非洲建设中,也强烈地感受到公司随国家政策的脚步,不断实现着转型与创新,更全方位地参与到非洲建设中,助力非洲实现逐步繁荣。

  “以往公司在各国主要是从事传统的通信项目建设,如今项目范围也是在不断拓展。”马伏强表示,目前公司在电力、智能化、光伏等方面都有业务涉及,但无论是哪一项业务,都是在全心全意服务于非洲建设。

  此前在几内亚,马伏强和公司参与建设了几内亚国家光缆骨干网项目,该项目是中几合作的最大电信类项目,全长4352公里,项目建设将加速几内亚的经济发展地区在卫生、教育、环境和管理领域实现技术革命。同时该项目是非地区光纤骨干网相互连通工程的起始点,也是“智慧非洲联盟”中连通非各国信息沟通的重要桥梁。

  “除了企业,慢慢的变多的中国普通人也来到了非洲,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助力当地经济繁荣发展。”马伏强说,比如自己现在能吃到的蔬菜再也不仅仅只是土豆、洋葱、西红柿了,“有人从国内来这里租赁土地,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农场,想吃什么蔬菜就都可以吃到了。”

  更让马伏强深有感触的是,之前每次回国再到非洲来的时候,他和同事们都会带着一些施工中的工器具及蚊帐等生活用品,“因为当地没有这么多东西,干活时又需要,不自己带的话,只能从国内寄过来。”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很多商人“跟着企业走”,也将一些五金店、日用品超市、中餐馆等开到了海外,真正的完成了共商共建共享。

  在马伏强看来,正是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慢慢的变多的海外项目提高了中徽建等中方企业在海外的影响力,也给了像自己这样的年轻人更多的成长机会,“国家的政策、公司给的平台,给我一个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是很难得的机遇。”马伏强说,工作过程中也收获了当地人的友谊,而未来自己也愿意和公司一起,和其他中方企业一起,继续为非洲繁荣贡献力量。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没有经过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一定要标注明确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照法律来追究法律责任。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特别策划|安徽青年用汗水助非洲人民“连线”世界

  近些年来,大量中国建设者远赴海外,夜以继日埋头苦干,为 “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其中就有安徽青年马伏强的身影。10多年时间里,他的足迹印刻在多个非洲国家的广袤国土和异域山川之上。

  马伏强来自中徽建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隶属于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CCS),系CCS旗下一家专业级支撑服务各大通信运营商、企业客户、政府机构及社会公众客户的上市企业,作为新一代综合智慧总包服务商,长期致力于服务通信、信息化、电力、新基建(5G、数据中心)等业务,提供多行业的智能产品及服务。

  2008年马伏强前往埃塞俄比亚参与通信基础工程建设,“路很不好走。”这是马伏强至今还记得的场景,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下了飞机后,到项目部所在地只有数百里的路程,但是他们开车整整开了三天才抵达。

  在埃塞尔比亚呆了将近一年,马伏强才慢慢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和饮食,“不缺肉,不过蔬菜品种很少。”马伏强回忆说,基本上只能买到土豆、洋葱、西红柿等少数几种蔬菜,而且也没什么娱乐活动。

  虽然条件艰苦,不过建设仍旧如火如荼地进行。马伏强刚到的时候,哪怕是有手机却没信号,想要打电话回家得走很远的路,在一个类似电话局的地方,插电话卡打模拟电话。而当他离开的时候,经过他和同事们的辛勤建设,当地通信网络逐步完善,“只要有手机,想打电话的时候就可以随时随地打电话了。”

  从埃塞尔比亚离开后,马伏强和同事们先后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刚果(布)、安哥拉、几内亚、布基纳法索和加纳,主要参与当地通信基础工程建设,“在国内打电话、上网冲浪都是很普通的事,很难想象在非洲有些地方,这些事对当地人来说可能都是‘奢望’。”

  因此在进行建设的时候,马伏强和同事们受到了当地居民的大力欢迎,他也多次被当地居民的淳朴和热心而感动,“在几内亚一个村子建设基站的时候,当地没有路,我们的塔材距离基坑还有一公里左右的距离,一时搬不过去。”马伏强说,得知这一情况后,村子里的人自发前来,合力将百公斤的塔材搬了过去,这才保障基站顺利完工。

  “很多地方建设完成后,居民看可以上网可以打电话了,都很谢谢我们,要杀羊请我们吃饭,很是隆重。”马伏强说,也正是看到自己的工作为居民带来了便利,他和同事们就时常会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也有成就感,并坚定了继续在非洲奉献的念头。

  此外在建设过程中,马伏强和同事们还会帮助当地培养更多的适应现代工程建设的技术工人,把更好的技术、更好的理念带给他们,让他们可以操作更先进的设备,以最新的技术来去建设自己的家园。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马伏强看到慢慢的变多的中方公司参与到非洲建设中,也强烈地感受到公司随国家政策的脚步,不断实现着转型与创新,更全方位地参与到非洲建设中,助力非洲实现逐步繁荣。

  “以往公司在各国主要是从事传统的通信项目建设,如今项目范围也是在不断拓展。”马伏强表示,目前公司在电力、智能化、光伏等方面都有业务涉及,但无论是哪一项业务,都是在全心全意服务于非洲建设。

  此前在几内亚,马伏强和公司参与建设了几内亚国家光缆骨干网项目,该项目是中几合作的最大电信类项目,全长4352公里,项目建设将加速几内亚的经济发展地区在卫生、教育、环境和管理领域实现技术革命。同时该项目是非地区光纤骨干网相互连通工程的起始点,也是“智慧非洲联盟”中连通非各国信息沟通的重要桥梁。

  “除了企业,慢慢的变多的中国普通人也来到了非洲,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助力当地经济繁荣发展。”马伏强说,比如自己现在能吃到的蔬菜再也不仅仅只是土豆、洋葱、西红柿了,“有人从国内来这里租赁土地,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农场,想吃什么蔬菜就都可以吃到了。”

  更让马伏强深有感触的是,之前每次回国再到非洲来的时候,他和同事们都会带着一些施工中的工器具及蚊帐等生活用品,“因为当地没有这么多东西,干活时又需要,不自己带的话,只能从国内寄过来。”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很多商人“跟着企业走”,也将一些五金店、日用品超市、中餐馆等开到了海外,真正的完成了共商共建共享。

  在马伏强看来,正是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慢慢的变多的海外项目提高了中徽建等中方企业在海外的影响力,也给了像自己这样的年轻人更多的成长机会,“国家的政策、公司给的平台,给我一个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是很难得的机遇。”马伏强说,工作过程中也收获了当地人的友谊,而未来自己也愿意和公司一起,和其他中方企业一起,继续为非洲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