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4

-

15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发展走深走实

来源:鹅电竞直播    发布时间:2024-01-15 19:01:38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1月24日,为全面贯彻落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各方达成的重要合作共识和重大合作成果,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发展走深走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在总结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历史性成就和启示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十年中国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思路和务实行动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解读。

  “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当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了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表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空间,形成了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共赢、一起发展的良好国际局面。

  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前途无比光明。《愿景与行动》提出了未来十年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原则理念、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在发展思路上,统筹继承和创新、政府和市场、双边和多边、规模和效益、发展和安全。在原则理念上,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重要指导原则。在发展目标上,一是相互连通网络更加畅通高效,二是各领域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三是共建国家和人民获得感、幸福感逐渐增强,四是中国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重点领域上,主要是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和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

  下一步将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以及与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积极拓展合作新领域,着力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自创立以来,中欧班列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已累计开行8.1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运输服务网络覆盖欧洲全境。

  “面向未来,我们将围绕‘巩固稳定提升’这条主线,共建中欧班列高效运输体系、安全治理体系、多元通道体系和创新发展体系,不断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安全方向发展,不断拓宽中欧班列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之路’、造福世界的‘繁荣之路’。”徐建平说。

  巩固提升中欧班列发展水平。在建设好、维护好现有运输线路的同时,共同开拓跨里海等国际运输新通道,推进重点口岸设施扩能改造,全方面提升中欧班列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持续完善中欧班列服务体系,逐步提升在国际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规则标准衔接,不断夯实中欧班列国际合作基础。

  全力维护中欧班列良好发展形态趋势。加快完善中欧班列政府间合作机制,在政策制定、规划对接、设施联通、便利通关、运输组织、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强沟通协商,打造中欧班列国际合作网络。加强中欧班列沿线安全风险管理,深化信息交流合作,加强执法合作,共同提高应急解决能力,为中欧班列营造稳定、安全、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全方面提升中欧班列发展质效。加强市场需求对接、发展规划对接、合作平台对接、设施项目对接,全面提升集疏运各环节、全过程的质效。优化我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布局,逐步的提升货物集结质效。协同完善中欧班列运行机制规范,全方位提升运输组织效率。织密中欧班列支线网络,形成覆盖面广、集疏运效率高的“干支通道运输体系”。稳步扩大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持续提高沿线通关便利化水平,实现中欧班列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三方或多方市场合作有助于发挥各方优势,提升合作质量。近年来,商务部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周中国介绍,机制层面,中国已经与14个国家签署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模式层面,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最重要的包含产品服务类、工程合作类、投资合作类、产融结合类等,以充分的发挥各方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项目层面,一批三方或多方市场合作项目成功落地,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也形成了较强的示范带动效应。

  绿色发展慢慢的变成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很多国家都表示,希望与中国深化绿色丝绸之路合作。

  “中国与各方建设更加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徐建平说,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一道完善绿色政策体系、构建绿色合作网络、推进重点领域绿色合作。在能源建设领域,中国光伏、风电产业分别贡献了全球市场超过75%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关键零部件,中国公司参与建设了一批清洁、高效、优质的绿色能源项目。在设施建设领域,中国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建设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时修建动物通道、在建设中老铁路时栽植灌木约863万株、乔木约5.5万株,为共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未来,中国将继续与共建国家持续加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一是深化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国际化平台作用,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合作基础。二是继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绿色科技、绿色标准及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等领域务实合作,并不断拓展合作新空间。三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合作,深化对话交流和分享经验,为共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多绿色解决方案。(本报记者 刘温馨)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褚衍辉研究团队通过多尺度结构设计,成功制备了兼具超强力学强度和高隔热性的高熵多孔硼化物陶瓷材料。研究团队制备出的这种高熵多孔硼化物陶瓷材料,其优异性能源于“三宝”,即微观尺度上构筑的超细孔、纳米尺度上强晶间界面结合,以及原子尺度上严重晶格畸变。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获悉,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功研发出首款国产化新型视频高光谱与点云“图-谱合一”传感器。

  《自然·化学工程》创刊号1月12日发表一项研究,报道了一个能对蛋白质进行工程改造的、由AI(AI)驱动的全自动机器人。最好的策略是,不在这些重复又费力的工作上和人工智能比高低,而是腾出精力在更富创造性、思想性的工作上,展现人类独特价值。

  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获悉,日前,该院新增的5项基于北斗的远程时间频率校准与测量能力通过国际评审,相关结果在国际计量局关键比对数据库中发布,标志着基于北斗的远程时间频率校准与测量能力首次获得国际互认。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2023年知识产权有关数据,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作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知识产权的作用更加凸显,其规模、结构、质量必然的联系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的实现。

  已是深冬时节,晚上10时半,清冷的月光打在地上,南京农业大学校园一片静寂。树影摇曳间,一位老者沿着小径,打着手电筒缓步前行。他叫盖钧镒,今年88岁,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名研究大豆的院士,学生们都喜欢叫他“大豆院士”。

  大众汽车则展示了首批将AI大语言模型ChatGPT融合到现有IDA语音助手功能的车型。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年)》,我国智能算力增长迅速,增速为72%,在我国算力中占比达59%,成为算力迅速增加的驱动力。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为通用AI的实现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极大的提升了人工智能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

  至今,长光卫星已成功实现了“百星飞天”的阶段性目标,并逐步成为全世界重要的航天遥感信息来源。

  据介绍,此项年度评选活动是科技领域历史最悠久的科普评选活动之一,每年通过高校、科研机构、媒体、科技公司等单位推荐重大科学技术进展新闻,经专家评审团初步筛选,再由两院全体院士投票选定评选结果。

  在发展重点方面,多省市将脑机接口产业纳入“十四五规划”,提出开展脑机接口基础研究,推动脑机接口成果转化和广泛应用。

  守护着这片前不久刚插完秧的稻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晓明和他的团队,正努力筛选发掘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性状的可利用优异种质资源。

  今年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明白准确地提出“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

  日前,浙江大学团队通过模仿北极熊毛的结构,制备出一种封装了气凝胶的超保暖人造纤维,这样一种材料同时具备保暖、轻薄和耐用的特点。这项成果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杂志。

  依托大科学装置实施大科学工程、组织大科学计划、打造大科学中心,已成为大科学时代下,科学技术创新范式变革的重要标志。为此,我们应发挥大科学装置原始创新策源作用,努力建设基础研究高水平支撑平台。

  2024年1月1日,我国“夸父一号”卫星成功记录了第25太阳活动周截至目前最大的耀斑,再次刷新了第25太阳活动周最大耀斑的纪录。

  王蓬博认为,一方面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减少相关成本是必经之路,另一方面则需要尽可能地创造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