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产业百科
来源:鹅电竞直播 发布时间:2024-11-04 19:20:46
详情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新农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近年来,伴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的持续不断的发展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形态趋势良好,农业机械化率和农业机械制造水准不断提高,农业机械行业的保有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总动力也随之不断增加,农业机械主要总量指标已位于世界前列。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06亿千瓦,同比增长2.6%。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的总称。其按用途主要可分为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
农业机械行业企业主要通过向下游经销商提供农机装备、配件和服务,以及向贸易商直接销售农机产品实现收入和利润。
通用零部件主要包括柴油发动机、变速箱、液压传动装置、履带等四大部件;以及铸铁件、钣焊件、铸钢件及五金类标准件等。农业机械行业企业生产部将计划生产数量录入系统后,系统会根据已设置好的物料清单生成所需的物料采购量。采购部根据系统生成的物料采购量对每家供应商的供货量进行调整分配后向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供应商通过ERP信息系统接收订单并确认后组织生产并进行送货。品管部对物料进行检验合格后入库,仓库人员向供应商出具入库单,由供应商根据入库单开具发票后,企业财务部进行付款。
大部分农业机械行业企业在保留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部件自制原则下,将钣焊件、金加工件等定制件交由外协厂商生产。目前外协加工模式包括两种形式:①外协厂商按照农业机械行业企业提供的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定制生产。企业选择合格的外协厂商后,由其采购原材料、组织人员完成相关外协零部件的加工;②对于振动筛墙板、割台墙板、大粮箱板材等对切割工艺要求较高的零部件,由农业机械行业企业购买钢材并切割加工后,由外协厂家按照企业提供的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加工。
农业机械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为保证销售旺季供货的及时性,农业机械行业企业在采取以销定产与适度备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企业根据自身行业经验和对市场信息数据的分析结果,对下一年的销售情况进行预测,再结合公司产品本年度的销量,制定次年销售目标和销售计划。
农业机械产品的销售模式主要分为非买断式经销和买断式销售两种。其中,非买断式经销模式主要针对国内市场,企业与经销商签订《年度框架合同》,确定经销合作关系。经销商有采购需求时,于企业销售系统提交订单,销售部核查该经销商信用情况后提交财务部审核,财务部核对经销商账务信息并审核订单后,销售部将产品发送至经销商处,经销商签收产品;买断式销售模式主要针对国外市场,农业机械产品销往国外市场主要通过国外进口贸易商和国内出口贸易商以买断式销售的方式实现。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而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与内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一直备受国家的关注。为了促进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经历过多发展阶段,已逐渐聚焦高质量结构性调整。具体来看,我国农业机械行业自1981年起进入变革阶段,小型农机快速发展。随后大中型农机开始恢复性增长。2004-2018年,我国农业机械行业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政府逐步推出农业机械行业相关政策,促进了农业机械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也以补贴政策阶段性调整为导向,扶持和优化薄弱环节的农业机械产品,使其在短时间得到的快速成长,多种农业机械产品逐步摆脱国外农业机械进口依赖。现如今,我国农业机械行业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并同步进行着丘陵山地等复杂地形农业种植薄弱环节的补强,农业机械产品步入高质量结构性调整阶段。
农业机械产品具有结构复杂、专用性强、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其他机械制造企业如进入该行业,需要投入较多的研发资金和检测设备来保证不同区域适用产品的良好性能;同时生产线的建设也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此外,农机用户对售后服务的响应速度也有较高要求,农机生产企业建立和维护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络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因此,农业机械行业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
农业机械生产企业需要通过长期的技术研发、在农田中反复试验验证、不断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才能研发出可靠性高、适应性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由于我国农业机械作业季节性较强,每年连续作业时间多在两个月以内,行业新进入者需要数年时间才能研发推出较为成熟的产品。目前农业机械行业研发人员短缺,尤其是液压电控等高端技术人才更是极度匮乏,行业新进入者较难吸引和留住高端研发人才。因此,农业机械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
随着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同步发展下,农业机械性能和作业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终端农服需求快速增长,客户结构趋向合作社、农场、大客户群体发展,跨区作业客户呈现跨度大、转移快、作业量高等特点,在提升农机利用率的同时对农机企业的服务保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机企业需建立覆盖全作业区域的一站式服务网络,投入大量人员及配件资源,快速响应、处理客户服务诉求。同时,农机企业需要依托信息化手段搭建客户信息服务中心,为终端用户提供车辆信息、作业监控、车辆远程故障预警、诊断、服务过程透明化、信息咨询发布、车辆维保提醒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支持。农机企业在产品开发的同时需要完成车辆维修手册、保养手册、配件BOM等的开发,并建立专项跨区流动服务队伍,全程保障农机用户售后服务的及时性,避免给农机使用者造成经济损失。目前行业内能够具备完全跨区服务保障能力的企业较少,服务能力壁垒较高。
国内农业机械行业竞争激烈,终端用户对品牌的认可是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农业机械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在市场推广和终端用户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市场积累,新进入企业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因此,农业机械行业存在较高的品牌壁垒。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列入相关目录的产品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国家促进农业机械化的财政补贴、金融扶持等优惠政策支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通过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的试验鉴定。因此,行业新进入企业的产品纳入农机补贴目录具有一定壁垒。
从产业链方面来看,我国农业机械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环节,在原材料方面,钢铁和有色金属是制造农业机械产品的重要原材料。由于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情况较为稳定,农业机械行业原材料的供应也呈现相对稳定的趋势,受价格影响因素较小。在零部件方面,中国标准零部件、机械加工件的技术水平提升较快,已经逐渐形成门类齐全的行业体系,农业机械行业所需的零部件部件在中国均形成了良好的产业规模,行业内可供选择的企业较多;下游则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渔领域。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新农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农业机械化率和农业机械制造水平逐步的提升,农业机械行业的保有规模逐步扩大,农业机械总动力也随之持续不断的增加,农业机械主要总量指标已位于世界前列。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06亿千瓦,同比增长2.6%。
近年来,国家针对农业机械行业的各项政策多次提及智能农机装备、高端智能机械、绿色化等关键字,为农业机械行业结构性调整和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因素,如2022年2月,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提出,要加强农机装备薄弱环节研发,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打造农机装备知名企业和一流品牌;2022年2月,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提高农机装备研发水平,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加大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予以长期稳定支持。
土地流转是指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或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农业经济组织的过程。该政策可使土地由细碎化经营转为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户采用机械化生产的积极性。2014年1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颁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未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加深和土地流转政策的持续完善,农业规模化生产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为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创造有利因素。
近年来,由于农民工工资水平上涨幅度远大于农产品价格及国家相关补贴的增幅,务农的相对经济性持续降低,进城务工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务农的经济效益。因此,农村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存量劳动力不断减少。此外,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较强,在播种和收货季节劳动力短缺的情况更为明显。日益突出的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导致农业生产人工成本持续上升。由于农业机械能够对农村劳动力形成有效替代,其经济效益将逐步显现。因此,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是农业机械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重要内在推动力。
国内农业机械行业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零部件仍未完全自主化,制造工艺、高端装备等与国际龙头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研发能力和产品性能还无法全部满足用户需要,部分高端机具主要依赖进口,国产机具大多数为中低端产品,可靠性、适应性亟待提升,部分领域或环节“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问题依然明显。亟需公司在内的行业龙头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引领行业实现整体进步。
我国农业机械化在区域、产业、品种、环节上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形。从区域上看,北方平原地区机械化发展较快,南方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但典型丘陵山区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低于50%,与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的水平相差较大。从产业、品种和环节上看,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棉油、糖果、菜茶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等领域机械化水平较低。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还需因地制宜,提升均衡发展水平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补贴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精细化补贴政策、精准支持农业机械自主研发创新等方面仍待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有不足,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农业机械安全监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专业技能急需提升,农业机械维修难、维修贵等问题有待改善,部分高能耗老旧农机仍需及时淘汰更新。
当前,全球农业机械行业形成了巨头规模化竞争和中小企业专业化竞争并存的局面,总体来看,近十年来行业集中度呈上升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以约翰迪尔公司、凯斯纽荷兰全球、爱科集团、克拉斯农机公司和久保田株式会社为首的五大农机巨头企业。上述农机巨头企业不仅产品种类齐全,而且建立了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和生产基地。尽管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迅猛,但仍然缺少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农机制造企业,目前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但以中小企业居多,企业实力较弱,行业竞争格局依然呈现小而散的特点。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市场龙头企业主要是一拖股份、中联重科、星光农机以及ST新研等。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近年来农业生产及农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推动了农业机械行业的蓬勃发展。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农业机械化水平、装备制造、产品可靠性及作业效率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尽管已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单位产量与欧美国家仍有显著差距,显示出农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为弥补这一鸿沟,土地流转承包政策正助力集约型农业发展,为农业机械提供了广阔前景。此外,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经营规模扩大,农业机械正朝着大型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复式作业和联合作业能力日益增强,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农业机械行业正迎来发展机遇,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
农业机械市场的消费情况和结构变化情况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晴雨表,随着我国制造业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快速前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机械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截止到2022年我国农业机械市场规模约3820.5亿元。
2021年中国农业机械进口金额7.03亿美元,同比减少14.4%,农业机械出口金额64.29亿美元,同比增长28.2%。